全球速讯:父母之中,如果有一个人先走了,有孝心的子女会做好这3件事!

2023-04-15 20:04:04  来源:国学文化堂


(资料图片)

作者 / 枳为橙图 / 来源网络 来源:听书369(ID:tingshu369)

永远不要等到身后空无一人,才后悔莫及。

古语有言:“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百善孝为先,世间万事,没有比孝顺更为重要的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双亲终会渐渐老去,虽然很残酷,但这是每个家庭都躲不开的现实。 人活一世,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叫一声“爸、妈”有人应。而为人子女最揪心的,莫过于父母之中,有一个先走一步,留下的那个人,活成世上最孤独的浮萍,晚年生活孤苦无依。 父母老了,年纪大了,真正孝顺的儿女,都会做好这3件事,让最亲的人“有枝可依”。 尊重父母的习惯让他们不再小心翼翼王朔在《致女儿书》中写过一段话:
“小时候是怕父母,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人总是这样,年轻的时候,常抱怨父母唠叨,无法理解他们的省吃俭用,也难以认同他们的生活习惯。等他们老了,又嫌弃他们接受新鲜事物慢,遇到问题时显得那么笨拙,偶尔还会忍不住斥责。 多年以后,再回想起来父母老去的这一整个过程,心里只剩酸楚。 主持人马东在一档节目里曾提到关于母亲的两件小事: 他的母亲七十多岁,以前闲来无事时喜欢看电视购物,有时候就会被主持人说动心。 她看着电视上那款原价19800元,折后只要930的定制款包包,认为自己捡了大便宜。 随后便立马打电话订购,但其实,这些话术只不过是商家的营销手段,看起来的大折扣,事实上可能比原价还贵不少。 马东在得知这件事后,并没有直接拆穿这个谎言,而是装作很开心的样子,夸赞母亲眼光真好,捡到了大便宜。 因为他明白,母亲太孤单了。父亲去世后,家里时常只剩母亲一人,平日里她只能靠看看电视、买买东西缓解孤独。 若是他连这种简单的慰藉也剥夺了,那岂不是很残忍。 讲到另一个故事时,他说母亲一到晚上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关灯。 只要家里没人,母亲就要立刻把灯关掉,因为老一辈过多了苦日子,已经将省电变成了一种习惯。但由于关灯次数太过频繁,十分影响灯的使用寿命,所以他常常会提醒母亲:“灯亮着也没那么费电,不用总是把它关了。” 尽管母亲每次都答应的很好,可她还是会不停的关灯。 时间久了,马东并没有责备母亲,而是学会主动理解,毕竟长时间养成的行为习惯,要改掉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对待逐渐老去的父母,为人子女只有多包容,常理解,才能让他们晚年生活过得的更加舒心,才不至于活得小心翼翼,总害怕被儿女嫌弃。 要知道,家,不是战场,不需要摇旗呐喊,论谁胜败;家,不是棋盘,不需要小心翼翼,处处提防。父母年龄大了,看着身边人一个接一个离自己远去,面临世事的诸多无常,总会有一些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记得多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不再陷入恐慌之中。 就像傅首尔说的:
“不要代表这个时代淘汰你的父母,帮助他们,接纳他们,是我们能够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父母子女之间,多份理解,就是孝顺;多份体贴,就是温暖;多份包容,就是幸福。 富养父母的身心让老人幸福安度晚年《人世间》里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自古以来,孝分两种,养口体,养心智,同样重要。”
养口体,照顾好父母的衣食住行,帮助他们养好身体,注重健康。养心智,让父母心情愉悦,精神富足,感受生活的美好。当父母之中,有一个离世后,留下的那个人往往会倍感孤独,沉浸在亲人离世的悲痛里,一时间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所以这两件事都很重要,常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他们的晚年才会安然度过。 多帮助父母改善心情,他们的晚年才能变得更加充实。 以前隔壁住着两位老人,有一年老太太突然心脏不适住进了医院,一住就是几个月。 没过多久,老太太走了,只剩下老爷子一人。 老伴在的时候,他们每天早上都会一起出门锻炼身体,晚饭后还会一起去散散步。 可自老伴离世以后,老爷子就很少出门,也很少与其他人交流。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即便他身体出现不适,也从不告诉孩子,都是自己吃药缓解。 过节时,女儿回家探望,发现父亲深夜难以入睡,天还没亮就会起床坐在床边。 有时候开着电视,他却半点不关注电视上的内容,似乎总在想些什么,还会唉声叹气。 儿女们见状,立马带着父亲去医院全面检查了身体。 从那时起,只要周末或节假日,他们都会陪着父亲出门旅游,老人脸上的笑容明显比多了几分。孩子们还请求住在附近的亲戚有时间就过来带父亲出门下棋,几位老人偶尔还会一起去公园听曲,生活渐渐丰富起来,老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起来。 人老了,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养养花种种菜,自然会感受到岁月静好。 有一些能倾听自己心声的家人、老友,聊聊家常谈谈过往,自然会找到生活的意义。有本名为《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书里,提到过几件帮助父母富养身心的小事: (1)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多一点耐心,教会父母从手机中获取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2)带他们去旅游:趁时光正好,陪着最亲的人看看远方的美景,收获不一样的心情。 (3)鼓励他们完成心愿:很多老人为了家庭辛劳一生,却忘记了自己。儿女应该鼓励他们去做自己热爱的事,完成那些未完成的心愿。 善待父母,不该只是一句空话,而是推己及人的体贴,是植根于心的感恩,是长年累月的关爱。想起走过的路,无愧于朋友,无愧于爱人,只欠父母。欠他们陪伴,欠他们耐心,欠他们理解,欠他们爱。 往后的日子,记得把最悉心的照顾给父母留一份,让爱有温度,句句有回应,就是孝顺最好的方式。 给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别再给人生留遗憾《巅峰问答》中,金星提到一个很深刻的观点: 现在很多老年人特别孤独,是因为丢了三个属性——“血缘”、“地缘”、“社缘”。时间慢慢推移,人跟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血缘上的情感羁绊越来越少; 很多老年人为了守护孩子的家庭,跟随着漂到另一个城市,地缘慢慢就没了; 当你退休以后,时间久了就和社会脱节了,社缘也就随之没有了。 而当伴侣离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守在家里,这份孤独又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些许。 清华才女刘慧凝在《我是演说家》,讲述过自己的故事。 她是一个急性子的人,特别讨厌人啰嗦。可她母亲每次和她聊天时,都喜欢发语音,一条接一条,手机上满屏都是母亲发来的语音。 久而久之,她开始不耐烦,于是抱怨道:“妈,你能不能别发语音,听起来特别慢,会耽误我时间。” 那时候的她,一心想着方便自己,却忽视了:母亲之所以发语音,是因为眼睛不好,看不清楚屏幕上的字。 那时候的她,只希望快速处理信息,却忘记了:母亲发语音不是为了传达指令,而是单纯想跟她说说话。 子女不在家的时候,很多父母都过着平淡无聊的生活,饭菜简单,日常安排单一....... 年龄越大,人越容易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时常会感到被世界抛弃,孤苦无依。只有在和孩子通话或视频时,才能得到些许心理慰藉。 在很多父母的晚年生活里,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便是:等孩子回来。 但为了不打扰孩子,他们从来不把思念挂在嘴边,而是默默藏在心底。 孤独是什么呢?是望眼欲穿的等待儿女回家,是有太多心里话无处诉说,是无数个日日夜夜无人依靠。 人在年轻时,总是向往更大的世界,却忘了回头看看,那个把我们当作全世界的人,过得好不好。 所谓亲情,其实就是陪在最亲近的人身边。 与其寄回家各种各样珍贵的礼物,不如给予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陪他们说说话,做做饭,聊聊外面的世界,回忆过去的故事。 唯有懂得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珍惜陪伴的机会,才能让后半生不留遗憾。 父母子女一场,有今生无来世,趁来得及,趁人还在,常回家看看,不要等。《百年孤独》中写道:
“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因为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
永远不要等到身后空无一人,才后悔莫及。 当父母老了,记得多把他们放在心上,照顾好他们,成为他们通往晚年生活的领路人。 点个“在看”,愿时光慢一点,善待天下父母,愿所有父母身体健康,安度晚年。 作者:枳为橙,本文首发:听书369(ID:tingshu369),用你的耳朵,保护你的眼睛,每日听名著,读好文,百万书友的共读平台,美好生活,从这里开始!转载请联系听书369。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