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行政会上周五完成讨论《民航活动法》法律草案。行政会发言人兼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表示,鉴于现行规范澳门民航活动的法规生效至今已逾二十年,为落实逐步开放民航市场的政策,特区政府拟透过发出牌照的方式批准设立更多以澳门为基地的航空公司,为配合新的商业航空客运业务制度,特区政府重新制定该法案。而民航局局长潘华健则表示,「澳航」专营合同延期后,将于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结束。配合《民航活动法》的修改,意味着届时将结束「澳航」专营的局面,以发出牌照批准设立更多以澳门为基地的航空公司。
制定《民航活动法》,是行政长官贺一诚在《二零二三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附录二《二零二三年财政年度澳门特区政府的法律提案项目》的十六个法案中的一个,排序为第十四项。在二零二三年的上半年结束之前,排在「项目表」后面的几个法案,包括《民航活动法》在内,却是「弯道超车」地率先完成,体现了「先易后难」的灵活协调处理方式。当然,与其他的一些也是「弯道超车」完成的法案相比,《民航活动法》更是具有立法需要的时间紧迫性。因为「澳航」执行的专营合约将于今年底结束,必须以「开放航权」为特征的新《民航活动法》,取代规范专营航权的现有民航法律,就像当年开放赌权的前夕时,必须制定以开放赌权为特征的《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法律制度》,取代旧的规范专营博彩的法律制度那样。
「澳航」自澳门国际机场落成时就取得其专营航权之后,为推动发展澳门的航空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台湾当局拒绝两岸「三通」的时期,充分利用澳门是「第三地」的特征,创造了一个以「原飞机,换班号」的「澳门模式」,为后来进行的港台航权续约谈判及两岸通航,提供了一个符合「一个中国」原则的样板。
但无可置疑,在当时背景下为「澳航」提供了专营权,后来却成为澳门民航市场多元发展,尤其是用尽用足用好澳门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所签署的双边国际航约的重大窒碍因素。实际上,澳门国际机场启用后尤其是澳门回归后,充分利用《澳门基本法》和《中葡联合声明》所赋予澳门的对外航空签署权,与约五十个国家与地区所签署的航权协议。但由于未能为「澳航」所执行利用,因而能够付诸实施的只有不到十项,白白地浪费了这笔宝贵资源。据相关资料显示,已签署航约但至今尚未使用的国家与地区,有欧洲的芬兰、奥地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瑞士、德国、捷克、英国、冰岛、法国、丹麦、瑞典、挪威、卢森堡(客运)、波兰、俄罗斯;亚洲的印度、尼泊尔、汶莱、阿联酋(客运)、缅甸、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货运)、马来西亚(货运)、阿曼、斯里兰卡、印尼、朝鲜(货运)、蒙古、马尔代夫、老挝;南美洲的巴西;北美洲的美国(客运);非洲的南非;南太平洋地区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这就使得内地的一些有意「飞出去」,但因为国家并没有授予国际通航权利,或是必须服从国家对与国际航线「对飞」实行通盘考量,而受到限制的航空公司和机场,大感惋惜。
诚然,「澳航」的母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转型为商业公司,及在市场经济为主导下,必须摒弃计划经济时期「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的做法,也需追求利润,服膺「亏本生意无人作」的市场规律。但却由于其享有「排他性」的专营权,容不得有意执行上述未被利用的国际航约的其他航空公司,包括也是属于「央企」的「南航」和「东航」,还有众多的私营民航公司,去执行这些航权。虽然曾经以类似「外判」的形式,让某些航空公司分飞一些航线,但效果不彰。
本来,各家「虎视眈眈」的航空公司,指望在「澳航」为期二十五年的专营航约于二零二零年十一月初结束后,开放航权,他们也可以「分一杯羹」。但却因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预期澳门航空运输业需要较长时间才可逐渐复苏,为维持澳门航空运输业的整体稳定,特区政府决定延长与「澳航」的航空专营合约,至今年底止。届时,「澳航」不再是澳门航空运输公共服务的独家专营部分,但仍会以空运经营人资格继续在澳门提供航班服务。
中央要求澳门特区建设好「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平台」。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的「世界」两字,除了是过去人们将之解读为「世界级」的旅休闲设施及服务水准之外,也应当被理解为,澳门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应向「世界」各地的旅客开放,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来澳门旅游度假休闲,并将他们转介到内地各旅游景点去。这个概念,已经在新的
《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法律制度》,及新赌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平台」,虽然澳门特区政府积极地执行着这一重任,并为国家承办了五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及其部长及会议。但有点讽刺意味的是,澳门国际机场竟然至今仍未开辟与葡语国家对飞或中转的航线,甚至连曾经管治过澳门的葡国,也与澳门国际机场没有直飞航线。这教澳门特区如何能更好地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
因此,籍着《民航活动法》的制定,及开放澳门国际机场的航权,批准更多的以澳门国际机场为基地的航空公司进驻,应是可以逐步利用澳门特区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双边航约。可以考虑运用「第五航权」的原理,使用当年「澳航」所创造的「原飞机,换班号」的方式,妥善解决目前澳门「浪费」国际航约,内地因为必须遵守「国际航线对等」原则而导致许多航空公司无法开通国际航班这对矛盾。也就是说,具有执飞国际航线资质的「南航」、「东航」及「澳航」的航机,使用「代码共用」的方式,分两个航段开通内地各航点(尤其是西北、西南、东北地区各航点),经澳门前往世界各国航点的国际航线。
其中,澳门至世界各地的航班,执行澳门与各国所签署的航约。即使对方要求「对飞」,也不能飞进大陆(内地),只能是飞到澳门,因而并不对国家的航权利益和国家安全构成任何影响。这样做,就不但可解决澳门未能执行使用全部航约、实际上是「浪费」航约的问题,并可吸引更多外国旅客到澳门旅游、参加会展,以使澳门特区能较好地贯彻执行中央赋予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定位的问题,而且也可解决内地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和商人到该处,及当地也有很多旅客希望能到外国旅游,但基于内地的航空公司没有国际航线,而国家在「对飞」的国际航空公约制约下,为了维护航权利益及国家安全,不愿开放更多的国际航线,导致无法实现这些愿景的问题。正是一举两得。